【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程帅星 文 李博 摄影 吴彤彤 剪辑】当微短剧的风,吹活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未来想象,这个夏天,变得格外不寻常。
从全国层面看,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收入;从省级层面看,河南微短剧制播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占全国约四成的产能;河南省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影视节目制作高速增长,1~5月,全省规上服务业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89.0%。
当微短剧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旺,多地纷纷入局。这其中,郑州航空港区凭借区位、政策等优势成为一抹独特亮色——尤其是当短剧出海、文化出海成为新热潮,在开机与杀青的轮回中,不少爆款短剧在有形或者无形之间,打上了郑州航空港印记,传播到全球多地。
从古今穿越到中西合璧
展开剩余87%走进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迎面而来是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各种拍摄场景。
随机走进一间拍摄间,是现代居家场景,几位身着西装的男演员正在紧张对戏,另一边,导演组盯着显示器,时刻观察演员的台词、动作、走位以及微表情。“过!”一声令下,一个场景拍摄完毕,演员走出镜头,轻轻扯开了紧扣的领带,长舒一口气。
走进隔壁拍摄间,画风瞬间转变——这是一部民国群戏,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之间,矛盾似乎一触即发。
不过,镜头下紧张的拍戏现场,不影响镜头外几位演员的休息,他们暂无镜头,便三三两两在旁边和衣躺下。
“为了赶拍摄进度,剧组可能会连轴转,不拍的时候我们就地休息,以便在镜头下能有最好的状态。”一位身着民国旗袍的小姐姐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正在这里拍摄的河南恰逢山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佳男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该公司由影视后期制作团队转型而来,目前专注于短剧生产。
“微短剧市场具有项目多、回款快的特点。郑州微短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本地众多文化传媒、影视剧制作公司从中获益。”孙佳男说,“微短剧火了之后,只要你愿意干、能干好,就有活干。”
“前天在荥阳拍、昨天在新密拍、今天来港区拍,行程很紧。”恰逢山海公司员工张昊告诉记者,公司大部分都是“00后”,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感觉很充实。
在这里,不仅古今穿越,更有中西合璧,记者在该基地偶遇了两波拍摄海外剧的剧组,不少演员是国外人——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20多个拍摄场景,把时间、空间边界无限拉近。
“基地建成近一年来,已累计拍摄近700部微短剧。”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说,作为郑州航空港重要的短剧基地,基地吸引了全国多地剧组前来拍摄。
项目接续发展,产业多点开花
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蔚然成风,必然是多点开花。
从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往南大约五公里,记者又来到了郑州航空港区空港空中丝路文化产业园。
“人和内容的优势,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郑州拾捌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勇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他从10年前就投身“网大”(注:网络大电影)热潮,一直随着行业发展而磨炼沉浮,积攒了丰富的从业经验。如何从众人皆卷的竞争态势中“杀”出重围,他认为创新、团队以及找准落脚地,是底气所在。“精品化、高投入、大制作是下一步短剧发展的方向。”
探访中记者了解到,包含手术室、病房、医生办公室等在内的医院场景已经投入使用,陆续有剧组在拍摄。此外,餐厅、酒吧、会客厅等数十处场景正在搭建中,一期占地40余亩,总投资约1500万元,预计今年10月对外开放。
从空港空中丝路文化产业园往东南再行走13公里,2017年开放的园博园,也在微短剧产业的发展中焕发新生机。
“在这里游览,碰到好几个拍摄团队。”一名游客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把园博园场景进行充分利用,是个好创意。
据介绍,郑州园博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占地面积1785亩,是集古今国内外造园艺术之大成。足不出园,即可实现移步换景,这对于拍摄团队来说,是核心吸引力。
短剧出海大爆,240小时落地免签等政策占尽“天时地利”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一个新的行业风口已经来到,中国微短剧正以独特姿态扬帆海外、风行世界。短剧出海也成为郑州微短剧制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中国艺术报报道,有研究显示,目前已有100多款微短剧应用海外投放,覆盖北美、东南亚和中东为核心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累计下载量接近5500万次,收入超1.7亿美元。
“我们产业园所在的郑州航空港区,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孙勇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短剧出海业务是我们主要业务之一,基地距离新郑国际机场实际距离只有约3公里,演员们落地后可以直接进入剧组拍摄,非常便利。”
“在短剧出海热的大背景下,郑州航空港区凭借交通便利、拍摄基地丰富以及产业政策、落地免签政策等多重优势,微短剧产业发展已蔚然成势。”郑州航空港区创意文旅产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出海、品牌出海,最终是文化出海,短剧是很好的载体和模式。
在区位优势方面,郑州航空港区铁路、航空网络密集,目前正加快推动四港联动发展,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剧组人员与设备调配提供极大便利,成本大幅降低;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吸引北京、横店等地从业者“转战”这里。
在落地免签政策方面,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符合过境免签条件的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在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时常有外籍演员借助240小时落地免签政策“无缝衔接”进入剧组。
在打造一站式片场方面,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空港空中丝路文化产业园等基地吸引天桥短剧、日新阅益、风华正茂、三笙万物等剧组前往拍摄,持续激发周边住宿、餐饮消费活力;在园博园国际展园,汇聚了五大洲15个国家18个城市的园林艺术文化,为拍摄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众多场景。
在常态化服务机制方面,郑州航空港区成立微短剧工作专班,为微短剧企业协调解决证照办理、人才服务、特殊场景取景等痛点难点;成立打击盗版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加强微短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维护公平竞争的微短剧产业市场秩序;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将机场、工厂、医院、园林等百余处取景地建立资料库,清单式提供剧组拍摄场地、餐饮、住宿等优质服务,提高微短剧作品生产效率。
展望未来,持续推动微短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河南微短剧产业,风头正劲,未来可期。
“未来,在基地搭建好以后,我们也会投入更多精力在短剧的开发和制作上。”孙勇说,在此基础上,空中丝路文化产业园计划逐渐聚集产业园运营、剧本开发、拍摄制作、服化道等业态,形成微短剧产业链。
郑州航空港区创意文旅产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航空港区正持续推动微短剧向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下一步,航空港区微短剧产业发展要持续完善园区(基地)功能配套,由国有平台搭建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平台,提供证照办理、场景预约、审核备案、生活配套、人力资源等服务,逐步实现全区资源共享,为来区微短剧相关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差异化置景,满足多样化取景需求。积极对接社会投资方,在郑州园博园、苑陵故城等区域新建(改造)古装、民国、异域、科幻等场景,满足来区剧组多元化取景需求,不断激活航空港区文旅潜力,打造文旅新名片。
此外,推动微短剧与研学、科普、非遗等领域或行业相结合,培育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利用微短剧产业特征,打造集夜间观影、潮流市集、沉浸式演艺、街头潮玩、创意餐饮于一体的“日咖夜酒”消费新场景。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发布于:河南省明利配资-股票配资在线-什么是配资-国内可靠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