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也是无法阻止的,科技发展必然会向前走,认识生命科学的教育还没有普及下去。照古老的希腊文化讲,借用柏拉图讲的,一个精神世界一个物理世界,这个二元世界的统一,要靠精神世界领导,才能自己统一。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回转来讲“知性”的问题。人为什么有思想?人为什么有感情?这个感情、思想是一个来源么?是二元论还是多元论?这个思想感情究竟是不是脑的作用?不是脑的作用。扩大一点讲,是唯物作用?还是唯心作用?还是唯精神的作用?这就是现在讲的新名词“认知科学”。在上个世纪的欧洲,这个不叫做认知科学,而是叫理性的认知,是古老的名字了,从康德的哲学就开始了。这些问题都不能推论下去,推论下去综合起来,会有更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再倒转来讨论。白天的思想和夜里做梦有什么关系?梦,白天夜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我们人的理性和情绪是什么样的关系?生命活着和睡眠这两个又是什么关系?我常常提醒人注意,我们人是怎么样睡着的?又怎么样醒来?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脑的部分睡着了,还是别的部分睡着了?也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就是,人是怎么生来的。现在都说是基因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推到基因最初,第一个来源是怎么来的?地球上的人类又是怎么来的?关于这些,有好几种讲法,现在都没有定论,这归于认知科学的范围。缩小范围来讲,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感情大概有六个方向,勉强的讲,我们白天思想有个知道的作用,这个知道的作用不属于思想哦!我们的思想情绪后面有个自然知道的东西,这个知道的东西并不是从思想出来哦!
只要我们一睡醒了,或者一个婴儿才生出来,一个婴儿虽然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受过影响,他肚子饿了知道吃,难受了知道哭,这个“知道”不是思想哦!这个知道的东西分析起来大概有六个部分。我们人性根本的部分,自己能够知道的,在过去中国的文化,把它叫“根本心”,是根本能够知道的。第一步叫根本心。我们这个根本心一思想、一作用的时候,同时伴随了一个功能,叫做伺察心。
譬如我们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我想吃,那个是很本能的,这是“根本心”。
但是这个东西我想吃,可不可以吃,不知道能不能吃,这个是跟着来的,监察自己思想的,这叫“伺察心”。
第三个心是连带着来的,1我想吃,2可不可以吃,3当着这么多人不好意思,吃了怕人家笑话,心中起了很多差别的观念,这叫“随伺察心”。“随行心”。
第四部分作用,也是同时来的哦,自己决定要吃,肯定要吃,叫做“确定心”。
第五是“总摄心”,把伺察差别意识,总归于根本性,而产生的行为,去吃。
第六“希求心”,然后吃了很好吃,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商品,使大家觉得好吃。
所以说我们这个思想啊,知性,一秒钟同时有五六部分在起作用。
((但是从根本心一直到希求心的每个转动,自己都“知道”,这个“知道”很自然的,本来就在,也没有丢掉过、污染过。思想不是“知道”哦。思想与“知道”都是心的作用。))
我们这知性,像诸位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做了那么多好事,都是这个知性的作用。欸?为什么到了老年这些就没有了,而变痴呆了?一般说是脑神经毁坏啦,身体衰老啦,这是唯物的作用,现在科学的研究还是不彻底的,你不要相信啊。我常常提醒人家注意,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迷信是迷信科学,不是迷信宗教。因为科学家是没有定论的,今天了解到这里,明天有新发现,马上推翻旧的。科学家对于衰老和死亡以前那个知性的东西,根本就不认识,能知之性不认识。
这两天彼得·圣吉来,在你们诸位没有到之前,他非常用功,研究中国文化的《大学》。我说这个非常好,可是你暂时不要研究,先把知性的问题搞清楚。知性问题与生命问题是领导我们思想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人类可以自己用自己的修养认识他,不是靠物质文明,也不是靠机械认识。
我想今天开始,诸位研究一下,是不是向这个路上发展,认识这个问题,听听诸位的意见。这位医生,你有好的意见吗?翻译说:六种心,我们的意识是怎么运作的,我们有兴趣。
南师:“好啊,我想你们应该上这个路线上来。现在差不多五点半啦。”
另一个外国人说:“希望听老师讲怎样和平相处,很关键”。
南师:“好啊,我们晚饭后开始谈。“
*****我们的思想那么多,自己看不清楚。其实大家静坐下来,是不是知道自己思想那么多啊?譬如诸位坐在这里听的时候,是不是知道有一个很清楚的在听讲话的,有没有?一定有吧!当然有个知道的,那个是知性,不是思想。现在我讲话,你们听到,同时你们自己也在分析这个话的道理,对不对?起了很多作用,对不对?可是你有一个知道自己在分析、知道自己在听话、知道自己在思想的这个东西,它没有动过,这个东西很清楚。所以这个东西不需要你去用力的,不需要你去找的,你自然知道自己思想。搞清楚了吗?起码有一两个搞清楚的吧?假如全体搞清楚,那不得了啦。我们知道自己有思想有感觉的,这个是知性,它没有动过。当我们睡觉一醒过来,第一个是这个东西,那个叫“睡醒了”,很快的,第二个东西——思想来了。是不是这样?对,就是那个东西,你把握住。自己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多?这个叫妄想,也可以叫浮想。我们知道的这个妄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就没有了,未来还没有来,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你静下来的时候,不要怕妄想多,你那个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这个。前念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就看着现在。分成三段。常常这样反省、体会,时间一长,你就会很空灵了。如果你把握这个空灵,假如盘腿打坐,越把握得久越好。这个把握久了以后,你的身心、脑力、体力什么都转变了。(问:有时候打坐会有一个灵感来,这算是妄想吗?)这也是个妄想,但是这个妄想不同。当你很宁静时,妄想也比较细小。忽然一个思想来,明白了一些事,这叫做“觉”。这个“觉”比妄想高得多了,是智慧的初步作用,在西方哲学叫做“直觉”,也叫做“直观”。这是好的,但是也是妄想。如果没有这个妄想,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当下很空灵,没有直觉的妄想,在里面能知道的,这个叫“智慧”、叫“般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明利配资-股票配资在线-什么是配资-国内可靠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